Monthly Archives: 五月 2015

帶著孩子上街頭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4年4月127期。

文/楊佳羚 圖/傅志男

二○一三年的高雄廢核遊行中,由一群孩子手持「非核家園.世代正義」的標語,走在七萬人隊伍的前面。二○一四年的全台廢核遊行,我們也看到許多孩子走上街頭的身影。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要帶著孩子走上街頭?

歌手林生祥與女兒共同站在舞台上歌唱,為廢核基金募款小天使打廣告。

歌手林生祥與女兒共同站在舞台上歌唱,為廢核基金募款小天使打廣告。

不同視野,不同世界

從小就是「好學生」的我,可以把早已成為歷史的中國卅六省地圖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來、知道如何沿著鐵路把白雲鄂博鐵礦運到大連海港,然而卻不知道雲林 和嘉義的位置哪個在北。因此,高中時代雖然正值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我卻完全不曉得社會上發生了什麼事,只覺得為什麼台北車站一天到晚都有人在示威 抗議、為什麼博愛特區總在封鎖,我總要走好遠的路才能搭上回家的公車。

在青澀年少時期等待愛情來臨的我,應該沒想過自己後來竟成為上街遊行、示威抗議的人,並且還以參與社會運動為終生職志吧。當初的轉變始於那個「覺得 有些什麼東西不對勁」的想法:「為什麼在臺灣師範大學的課堂裡,男老師總是只對著男學生說話、期許他們考高考、成為教育部長,卻把眾多女學生當空氣?」在 這過程中,我從台灣大學的女性主義課堂得到養分,試圖和幾個同樣自覺格格不入的朋友們相濡以沫、找尋困頓的出口。我們認為這些不只是限於個人層次的問題, 而是需要行動來改變整個社會結構,於是找到了繼續在教育界工作的力量。

然而,正因為不是「天生反骨」,讓我更能明白,為什麼許多人會害怕走上街頭;正因為有這段轉變的過程,也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從「不知道那群人在抗議什麼」到「帶著孩子上街頭」,這樣的巨大轉變是可能的。 Read more »

新研究證明過動兒邊扭邊上課學得更好

作者:幸佳慧(聯盟成員)

還記得小時候在校上課或在家裡寫功課的情景嗎?總是有些學生不斷的轉動鉛筆、轉頭髮、踩腳、抖腳?把椅子往後倒前後搖來搖去?搖頭晃腦這裡動一下那裡動一下?回家寫功課甚至要一邊聽搖滾一邊晃動身體?寫三分鐘得去玩個十分鐘?….

也許你也是這樣的人,或者旁邊有不少這樣的同學。當然,有些人在聽講或寫功課時是要求「絕對安靜」才能進行。但我們或許都忽略,那些在學習時要求絕對靜態的人,不見得是多數,只是因為被視為「合乎規矩」的典範,而被當作「正常」的標準,其他不是這種「零動態」型態的人,輕微者就學著壓制控制自己,在紅線內勉強求存,但顯著者就常超出安全線外而被懲戒,並被視為「調皮搗蛋」、「不正常」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pippi01s

《長襪皮皮》漫畫版,皮皮初次上學被老師要求坐好

 

當今的社會氣氛尤有甚者,兒童若有過多的大肌肉活動,很容易就會被懷疑或歸類為ADHD過動症兒童,這些孩童尤其在學習上被看作學習能力有缺陷與障礙的人,必須看醫診斷、吃藥控制,好有效的符合狹隘的社會標準,交出焦急大人要求的成績單來。

但是,美國《異態兒童心理學期刊》四月號刊出一篇新研究〈ADHD過動:損害缺陷或補償行為?〉主研究者Dustin Sarver是密西西比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學者,Sarver專門研究ADHD,他發現ADHD兒童在動態狀態下的學習表現,反而更好。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