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與聲明

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同,我們的目的是提供不同角度的觀點與資訊給家長與主要照顧者,藉此充權家長與主要照顧者的選擇能力,使其有能力逃脫單一的價值論述。最後目的,除了提供家長一個支持的網絡,也避免孩子成為主流價值與觀點的犧牲者。

老師,醫師,父母都不是唯一影響孩子的關鍵大人,也都可以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大人。

我們大人以為小孩應該是什麼樣? 我們大人如何教小孩?我們大人對孩子有什麼要求與期待?我們以為孩子應該被教成會做什麼?該懂什麼?最終長成什麼樣的人?我們開始擔憂現代孩子的教育,恐成為某種形式的罐頭化或機械化的過程。我們的專業如何在孩子身上運作?將孩子的行為,以疾病化的方式去解釋與對待時,這些對孩子、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都重大且深遠,如何能不審慎?

當孩子被大人們認為是過動兒或注意力不足小孩(ADHD)時,其中有多少是孩子的天性?有多少是因現行教育的僵化?有多少是大人本身的固著?有多少根本是大人沒看懂、沒聽見孩子行為背後的聲音?

當孩子服下第一顆治療過動或注意力不足(ADHD)的藥丸之後,孩子獲得了什麼?同時失去了什麼?

我們更擔心的是,在孩子的一言一行,隨時被四周的大人,包括父母,老師,醫師觀看、判斷,並以醫療化處理時,孩子的「兒童特質」,誰來維護?孩子的「兒童權」,誰來捍衛?

 

關於過動症與用藥的立場聲明:

當我們開始「還孩子做自己」系列行動時,獲得許多孩子、父母和老師的支持,很多支持因為混著淚水和擁抱,特別深刻。但是,我們也遭受一些夾雜情緒與誤解的質疑或抨擊。我們在此鄭重聲明:

  1. 我們的行動並非基於任何民間宗教信仰,我們唯一的共同信仰,是對孩子「兒童特質與兒童權利」的維護。
  2. 我們並非否定有過動症(ADHD)的存在,但我們對引發被定義為過動症徵狀的病因保持探究跟求知的態度,就如同當今世界頂尖的醫學研究者仍持續為其存在的有無與導因積極辯論一樣。
  3. 我們並非反對就醫或藥物治療,我們反對的是「不需用藥、不該用藥卻用藥」的現象,因而我們也探討用藥之外其他可並行的治療模式。

基於群眾有知的權利,聯盟網站將不時引薦世界具公信力媒體或期刊的重要訊息,讓台灣較少傳播或切題的訊息有流通與被討論的機會。我們的行動是向與孩子有關的大人們吶喊:讓孩子像孩子般地長大!為此,請實踐因材施教的精神;當我們看孩子的行為時,也能看到他的兒童特質、他的教養者,以及他所屬的家庭與學校環境,而不是僅僅用疾病思維去詮釋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