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孩子的故事
*孩子在學校隨便就被老師說是過動要去看醫師的故事
*被草率看診的故事
*被老師或醫師說是過動,結果不需服藥,就改善的故事
*曾有服藥,但是後來做了某些改變,就不必服藥的故事
*看不同醫師不同診斷不同說法不同處置的故事
*父母老師或醫師對孩子或家長等說的胡言亂語
太愛讀書也是過動兒?!
一位被診斷為過動並被要求服藥的孩子,在診所跳來跳去之後,看到了書,馬上靜到一角落去,埋頭啃起來了,一啃一整個小時都沒動,媽媽說:”對!他很愛看書,只要有書他就會安靜讀,也很愛玩拼圖,玩拼圖和讀起書來會專心到別人叫他都不應….只是兒心醫師說這樣也是不正常,這樣表示他不僅有過動症,還有亞斯柏格的傾向……。”我真是當場想飆髒話了!讀書和玩拼圖不是要專心嗎?這也不行!!!!是要怎樣!!!! 這孩子成績很好,他說上課很無聊,老師講的他都懂了,為什麼老師還要一講再講?!因為無聊,他只好找其他事情做,或者找同學講話,這是他被老師認為需要看病服藥的主因-因為會干擾老師上課。我請媽媽建議老師,容許孩子上課上到無聊時,閱讀別的書,如此就不至於會影響老師上課,結果,孩子說:”媽媽妳不用講了啦!不可能啦!我們老師不可能讓我這樣啦!”
出國變模範生的過動兒!
台灣的小孩運動量普遍不足與老師的耐心不夠,造成學生與家長與學校的缺憾。
以下實例分享~姊姊的小孩(男生),國小四年級(明星學校)之前在台灣被診斷過動(醫生還建議用藥),去了加拿大兩年後(六年級),在學校同年級的學生中得到第一名(體育與智育皆並重才行)的表揚殊榮。真不知,若這兩年在台繼續念,結果有沒有一樣!
有智慧的父親
為了別的事去某間學校,遇到一個好棒的輔導主任,主動跟我提起過動兒的孩子,她說在A班是大問題,在B班卻不成問題,很多是老師個人班級管理的能力與教育理念的問題,如果轉去看兒心醫師,卻馬上就是吃藥了。另一位學務主任還分享了一個孩子被老師說是過動兒一定要吃藥的父親說的故事:
“一個人因為總是覺得喘不過氣來,被醫師說是得了不治絕症,於是開始揮霍生活。便去訂製了一套西裝,西裝師傅說他领圍是14.5吋,他說不對,他一向都是14吋,師傅說是14.5吋才對,如果做14吋,你會喘不過氣來”。爸爸說:”請給我的孩子穿14.5吋的西裝!
“那爸爸接著又說了第二個故事:”有一個人掉到海裡,被海豚救起來,大家都誇海豚好厲害會救人耶,可是明明有好多人掉到海裡去,也遇到海豚,卻沒有被救起來。吃藥會不會也是這樣,有人吃藥後很好,可是有很多人吃藥後很糟,卻沒被發現…”接著那位爸爸又說:”如果我的孩子是柳樹,你為什麼要把他變成松樹呢?”
誰還要吃聰明丸?
昨天在屏教大上課,講到有的小孩上課不專心,考試考不好,就會被老師建議去看病吃藥,醫生可能看沒幾下,填填量表,藥就開出去了。有學生像聽到天籟般興奮:”真的有這種藥嗎?我也要吃!”我才很無言地看著這位大學生時,角落馬上有人舉手發言:”醫生這樣隨意看看,填填量表,然後就開藥給小孩吃的情況,常見嗎?…..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被看病的,還吃了兩年的藥…..”我說:”你現在心裡有沒有平衡一點了,不是只有你被這樣看病!”我問他:”你吃了兩年藥覺得如何?”他回答:”我的成績還是爛斃了!”台下哄堂大笑,沒有人再討吃”聰明丸”了~
遇到愛開藥的醫師
一位老師朋友告訴我,他近日遇到好幾個孩子,被精神科醫師隨便就叫去吃藥,還有住院…。一個孩子只因媽媽是憂鬱症,向精神科醫師抱怨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孩子就被”連坐”,被醫師也叫去以過動症之名看病吃藥!…..還有一個才七歲的孩子,已經被精神科醫師一直加藥,一直加藥到一天要固定吃四顆半的藥,吃到孩子本來只是會跟同學打架,現在是整天都趴在桌上睡覺,或退縮躲起來,無法上課了……。
被醫生嚇到的媽媽
這個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第三天,就被老師說要去看兒心科,第八天,老師已經跟媽媽說了兩次-“帶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孩子過動到我沒辦法教!”孩子在五歲時,媽媽看了報導,覺得孩子實在是太好動了,便帶去看某院名醫,醫師第一次看診,請媽媽拿量表回去填,第二次看診,就確診開藥了。媽媽拿藥給幼稚園老師看,老師很訝異,說她不認為孩子的狀況需要服藥…..。上小學,老師一開學就告訴媽媽,孩子有問題,快去看醫師,否則會延誤孩子,把媽媽嚇到每天失眠。在學校的病狀就是:上課動來動去,但是不會出聲打擾別人;老師說翻到課本第幾頁,他有翻,但是,沒兩下,他就翻到別頁了,老師必須一再幫他把頁數翻回來。孩子的交友情況一直都很好,現在已經有兩個好朋友,學習,也沒有問題,幼稚園老師跟媽媽說:”你看他動來動去,好像沒有在聽,但是你問他,他都會回答,所以,他是有在聽的…..”。媽媽說:”對啊!他是個溫柔的孩子,脾氣很好,幾乎不會生氣…可是我問醫師,可不可以不吃藥,使用別的治療方法,醫師說只有吃藥才有用,其它方法通通效果不好!我看了很多資料,我越看越害怕,我很擔心我耽誤了孩子,沒有給孩子吃藥,結果像醫生說的,以後會變壞孩子,自卑,沒有朋友…,我要怎麼辦啊!”我發覺,父母許多的焦慮不安,根本不是孩子的狀況所造成,而是來自老師,醫師和媒體資訊的警告啊!
當老師與家長看法不同時….
幼稚園老師寫了一堆孩子的問題給媽媽,希望媽媽要帶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媽媽在震驚之下,趕緊帶孩子上醫院。拿了兩份量表回來,一份給老師填,一份自己填。再次就診時,把兩份量表都帶給醫師評估,結果老師寫的跟媽媽寫的差距好大!老師認為孩子有過動易分心的狀況,可是,媽媽在家自己一人專職照顧孩子,卻不認為。醫師看了量表之後,語重心長地對媽媽說:”如果老師與家長寫的差很多時,我會比較相信老師的…”媽媽回家後,幾乎崩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