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聯盟的公開信

花蓮「過動在不在」座談後聲明

事由:2017年4月23日上午,李佳燕和幸佳慧接受花蓮市明義國小輔導組長王詩雲老師的邀請,至該校演講。演講後約12點10分左右,花蓮精神科王春惠醫師提出數個問題。不料,隨即在4月26日,經友人轉寄,收到王春惠醫師(以下稱王女士)公開發表在她的臉書,並發到精神科醫學會會員群組與眾多老師們的群組,一篇近三千字指控我們的文章。文中所提的敘述,不但有王女士個人添加、曲解、誤導,甚有毀謗講者的意圖。由於程度嚴重,關乎個人名譽、兒少福祉、議題探討之真相與參與權,李佳燕和幸佳慧針對王女士文中涉及他們的部份分別說明於下,並附上幾位聽講人的回饋,以正視聽。

李佳燕的聲明:

1. 王女士文中寫:「我問『請問兩位認為有ADHD這個疾病嗎?』時,李佳燕醫師說:『我不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如果回答錯了,我會被吊銷執照。』以及『我沒有做研究、也不可能做到ㄧ個一個追蹤我建議不要服藥的後來的情形,這些是他自己後來有跟我聯絡的案例』」

首先,我要指出,王女士會在聽完演講之後,還提出這種「詭異」的問題,正表示她並沒有在演講中,聽到或看到我們有否認這個病存在的語言或文字,因為如果她聽到或看到了,她根本無須再提問了。甚至我在放一張投影片時,早已清楚說出有人詢問過我這個問題,而我的回答是確實有這個病。不知為何王女士沒有聽見或聽而不見?

而在她提問時,我回答:「我不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如果回答錯了,我會被吊銷執照。」是為了抗議曾有精神科醫師於2016年6月僅憑一篇三、四年前蘋果日報的記者報導文章,便到高雄市醫師公會指控我違背醫療倫理。因此,本人揣測以王女士看起來並非善意溝通的提問態度與內容,我無論回答什麼內容,都有可能會被斷章取義,或因沒有聽懂而被誤植,因此拒絕回答以保護自己。

另外王女士寫我還回答道:「我沒有做研究、也不可能做到一個一個追蹤我建議不要服藥的後來的情形,這些是他自己後來有跟我聯絡的案例」,這是王女士另一個提問,並非同一個提問,而我當時也不是這樣回答的,本人回答的原音是:
「我沒有做研究。我討厭研究的原因是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通通都是我們要珍視的部份,不是研究個案。我不會追蹤每個孩子,只有他們繼續再來找我時的例子,我當然無法每個都追蹤,就好像我們每個病人的狀況一樣(我的意思是醫師門診診療,並不會追蹤每一個病人的情況,是大家都一樣的。)。但有些繼續回應時,我很開心他們回應我說孩子進步的狀況,這真的是很開心的事情,有這樣的孩子存在,是不可否認的。我最氣的就是完全否認這樣的孩子存在。」

所以,本人完全沒有說「我建議不要服藥」這七個字,此七個字是王女士自己加上的。

2. 王女士於第二點質問我:「請問李醫師鼓吹民眾有ADHD不要服藥的立論基礎是建立在什麼地方呢?」

本人要在此提出嚴重抗議,本人自始至終,從未如王女士所寫的「鼓吹民眾有ADHD不要服藥」。我是提醒,當判斷有疑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狀時,須注意容易造成誤判的一些情況;並提供除了藥物之外,老師與父母可以協助孩子的各種方法。提供藥物之外的各種方法,本是老師和家長最需要也最實務的知能。這樣的講述與王女士自己想像「鼓吹民眾有ADHD不要服藥」相去甚遠!王女士誤解太大! Read more »

聲明稿–關於「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之錯誤報導

抗議「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與「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合辦的「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在9月4日圓滿結業並且舉行成果發表會。

感謝新聞媒體朋友前來採訪,讓動動兒的聲音,可以被更多人聽到。

遺憾的是有某些記者並未親自前來,且並不完全了解本活動的目的,以致造成新聞稿一經刊登,部分內容與本活動的目的背道而馳,有些絕非本聯盟成員所發表的言論,被誤植是本聯盟成員所發言,讓主辦單位和參與的學員都感覺錯愕,且蒙受許多誤會。

經本聯盟以及諸多關心的朋友一一寫信前往關切之後,均獲得各媒體善意的回應,紛紛撤下易誤導讀者的新聞稿,有的甚至主動登出更正與致歉聲明,實在感激。

唯透過網路傳播,這篇錯誤的報導,仍然已經傳出,唯恐讀者有所誤會,故特在此說明。

我們舉辦「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大眾聽到長期被忽視的動動兒自己的聲音,看到他們驚人的表現。過動的特質,也同時造就了他們精彩的創造力、想像力、批判力、爆發力與獨特的幽默感。

對於過動兒,本聯盟一向秉持「不能只以症狀入病、不宜一味鼓吹藥物治療,尤其反對某些專業人士『對疾病提出恐嚇式的預後假設』,此種看不見人的亮點、盲目污名化差異、弱化社會動能的負面作法。我們堅信,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瞭解,與更多元開放的教育教養態度和方式,才能讓過動兒發揮他們的長處。也唯有『醫教養』共擔的合作,才是講究尊重與珍惜每個孩子的個別性與特殊性的時代,所該前行的方向。」

 

聯盟聲明:2016.5.30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網站自成立以來,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提供來自醫學、醫療社會學、兒童文學、兒童教育、親子教養等多元視野與開放精神的文章和影片為目標。至今,無論是介紹國外研究、報導,朋友授權或成員自行書寫的文章,已累積可觀數量。

基於資訊自由與彰顯兒童人權的原則下,本聯盟歡迎讀者推介本網站各種訊息,共同提醒社會勿輕易將難受控制的兒童特質入病,呼籲大眾正視教養醫療化的危機,並隨時反省台灣僵化的教養模式。

然而,近來因為某些有心人士,將本聯盟與轉貼本網站文章的團體做強烈連結,並做詆毀式的攻擊,聯盟在此再次聲明:

本聯盟於網站的源起處清楚聲明,聯盟的生成憑藉的是多元視野,真誠省思,與那份古老的承諾-對孩子的愛。聯盟並無反對精神醫學,也跟任何宗教團體或涉及商業行為的團體無關,任何轉載或轉述本聯盟文章資訊以挪做與本聯盟宗旨不符之其他用途或藉以謀利者,本聯盟非但不認可也予以譴責。對於有心人士未向本聯盟求證便一再有意無意的誤傳、捏造或擴大詮釋,本聯盟無法認同此作為,此種無中生有的說法,不但是不負責的連結,也非善意對話該有的態度。

此外,近來幾位民意代表針對過動兒用藥有無浮濫與篩檢問題在國會提出質詢,有人刻意連結本聯盟做不實的毀謗。聯盟也對此聲明,我們尊重民意代表有他們質詢的權利與依據,然本聯盟並未在此波質詢中擔任被諮詢與參議的角色,在此一併澄清,以正視聽。

聯盟接受理性且據實的交流與指教,但惡意捏造與詆毀已涉法律之責,在此敬告謹慎。聯盟歡迎更多關心孩子的朋友們,一起加入我們守護孩子的兒童特質,還給孩子做自己的權利。

PASSION

 

 

 

一起來寫 過動與注意力不足的”行動手冊” ~ 給行動聯盟朋友的一封信

各位朋友,行動聯盟想要出一本手冊,內容是關於過動與注意力不足的〞行動手冊〞。

手冊就手冊,為什麼要叫做行動手冊呢?

因為孩子被大人認為有過動與注意力不足的”嫌疑”時,直接就醫並服藥,之後要注意什麼事,市面上已經有太多這樣的資訊,網路、書籍、報章雜誌,甚至醫院的衛教資料,都已經非常充裕,垂手可得。

public-domain-images-free-stock-photos-shoes-walking-feet-grey-gravel-

不過,許多大人認知孩子雖然〞看起來〞像是過動與注意力不足,可是,他了解孩子是因為無法適應呆板一致的教育方式,或者孩子的能力就是不在書寫背誦,或者孩子只是晚熟,也有可能個別老師的狀況等等其他的因素,導致孩子不受歡迎的行為頻頻出現。這些原因之下,並不適合以疾病或藥物來處理孩子的狀況。因此,想要以非醫療無藥物的方式,來與孩子一起度過這段辛苦的時光。 Read more »

給所有朋友的一封信

大家好: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網站,自成立以來,承蒙大家的認同與支持,陸續都有文章發表,期盼能繼續有你的關心與支持。
Letter to British Airways

但是,這樣的行動,終究是”非主流”。

今年五月,台灣新北市政府推出全面以量表篩檢小學二年級的學童是否有過動症,雖經我們與許多關心人士,一再於報紙上發表文章或去電批判質疑,新北市仍然執意執行,只是取消了發表記者會,同時增加家長的衛教講座;之後高雄市某教師團體,也要求市府比照新北市辦理學童全面性的免費過動兒篩檢,經我們聯繫後,市府表示不會辦理。

由此可知:

“兒童有不乖不當行為”=>”疑似過動兒”=>”醫療處置是第一線最有效的方法”

是公眾媒體與醫療、教育等場域所普遍認同的觀念與做法。要改變,我們的路還很漫長…… 我們期待教育價值與教養方式,能有更多元的視野與翻轉;我們希望醫療面對孩子,能關照孩子的兒童特質,給孩子更多空間與時間;當我們遇見孩子時,我們能蹲下來平視或仰望孩子,而不是站得高高地俯視矮小無力的孩子。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