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燕(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7期)
東方式的教養態度,一向是只要求小孩必須聽從大人的話語,大人說的話是否有道理,小孩毫無可置喙的餘地。從小我們就聽到耳爛的一句話:「嬰仔人,有耳無嘴」,把這種父權至高無上的精神,可謂形容到極致。
可是,現代的孩子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出生,吸吮著平等的奶水成長,滋補著民主的營養茁壯,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遇見不公不義的現象,欲去之而後快的衝動,遠遠強於必須顧及大人顏面的斟酌。
而大人呢?大人有感受到時代的脈動嗎?有多少大人仍緊抱著過去威權的習慣不放,與孩子的互動,依舊停留在「我說一就是一,小孩子給我閉嘴!」的封建時代呢?有些大人其實也體認到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能再沿襲上一代的模式,只是生命經驗中缺乏平等自由精神的模式可學習,不知該如何運作?甚至擔心會造成放任違常的不堪結果,因此更是捉拿不定。
當孩子漸漸長大,大人繼續堅持以傳統態度教養孩子,或者停留在「沒大沒小」的惶恐中,而孩子卻要求以現代平等的方式互動時,衝突於焉產生,而且層出不窮。
這樣的衝突,不只發生在已伶牙俐齒的青少年,事實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只是我們總愛以某種疾病來名之,例如:情緒障礙或者過動。
被老師說是情緒障礙的四歲孩子來到了診間一個多小時,與我談笑自如,即使在我與母親談話時,他時而依偎在母親身邊聽著,有時無聊了,也只是自己找有趣的東西玩,在診間他找到了聽診器和我的磁鐵玩具,完全不打擾。

當我拿出人本製作的「好話牌」與母親分享時,他靜靜在旁聽我唸著好話,眼睛閃光熠熠;當我與他分享神奇寶貝卡時,曾經被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孩子,發揮了閃爍奪眼的聰慧。他先選了四張卡片,說那是他爸爸有抓到的寶。可是繼續翻著卡片,他有難以割捨的猶豫,他又拿了兩張,告訴我:「這兩張,是我媽媽幫我爸爸抓到的喔!」我說:「好啊!也送給你。」翻到最後,我看他又取出兩張卡片,我等著聽他拿什麼理由來說服我。結果,這孩子說:「這兩張神奇寶貝好漂亮喔!我希望我爸爸可以抓到他們!我可以拿回去給我爸爸看嗎?」我當然說:「好!」我找不出理由可以拒絕啊!
這孩子簡直是天生的談判協商人才啊!母親也說他們去露營時,這孩子鮮少在自家的帳篷裡,都在別人家的帳篷串門子。這樣的寶貝,在幼兒園為何會被認為有情緒障礙呢?母親舉例說:有一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洗手台洗手,洗手洗成玩水,玩水玩到互相潑水,搞得小朋友們衣服都濕了。老師出來禁止,孩子不聽從,繼續玩水,老師硬把孩子抓進教室,孩子抗拒大哭,老師在抓小孩時,甚至被孩子抓傷。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