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十二月 2013

敘說過動研討會裡的生命故事 & 我的故事

作者:葉恩宜

你的孩子被老師說注意力不足過動嗎?
你以為呢?你的感想是什麼?帶孩子去看兒童精神科或兒心科醫師的門診時,
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你感覺如何?有沒有話要說呢?
當醫師開過動症的藥物給孩子服用時,
你又有何看法?我們希望探討台灣的教育狀況,
與兒童精神科的看診現況。這麼多孩子被家長,
老師和醫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這麼多孩子在服用過動症的藥物,
就竟是怎麼一回事?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嗎?是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還是醫師看診也有問題呢?請你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與想法,
我們希望透過集體的力量,能改善這些狀況,還給孩子做自己,
讓孩子像個孩子地長大。你的經驗分享對我們尋找出解決之道,非常的重要!
                                       (引自李佳燕醫生)

 

壹、緣起(個人立場)

先前去叁加了一場成大醫學院舉辦的”當我們同再異起”研討會後。有群人,又展開了一場”研討會”的籌備計畫,也是我一直以來最關切的一群特別的孩子,孩子們的人權/權益問題(即將登場的研討會名稱為:”還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

我們是一群反對過度依賴藥物的社會人士,裡頭包括醫生,大學教授,老師,家長,社會團體,保母等等!我就這樣從手邊的工具開始畫圖,要放在粉絲專業上的照片,想要的就是畫圖來呈現這個團隊。圖一:是我手邊的工具,曾經在第一線的教保人員都該具備的工具。也是我102/1/11(五)晚上開始動工,擔心延遲了這麼有意義性的研討會會前工作啊!而我起初的想法是,用圖畫的方式呈現,”拒絕孩子變”是以糖果來呈現,意涵為:一般的家長或者老師給糖?不給糖?的態度與理念以及兒心科醫生評估”過動兒”給藥?或不給藥?的見解和解決之道。”罐頭”就是不讓孩子變成藥罐頭(圖一:我的工作地點就在房間狹小空間裡完成/我和女兒一起製作的唷)。

圖一:手邊的工具

圖一:手邊的工具

圖二:第一次畫的圖

圖二:第一次畫的圖

圖二:是我第一次的圖畫,與佳燕醫生討論過後,原本,是我的概念的第二個方法,完成下圖三:(ADHD)就是畫了4個罐頭 ,裡頭共有4個小孩,有女生穿著中性的衣服,男生則是穿著粉紅色的裙子,另外,2個小小孩,就是有色人種(繪本/和英出版)的繪本中,討論種族議題下,我們還可以如何看待這群孩子呢? 上面的糖果還是我原本的意涵:用包裝糖果以及美國糖果來呈現!(PS:5顆糖果就是利用第一幅圖畫剪下來的,是我女兒剪下來又重新塗顏色。)

圖三:完成圖(放在粉絲頁的圖)

圖三:完成圖(放在粉絲頁的圖)

Read more »

傾聽過動兒的聲音 ~我在母親與家庭醫師的現場

口述 ◎李佳燕 整理 ◎胡詠晴

我是母親,我是家庭醫師,我在母親與家庭醫師的現場,因為我的小孩,他讓我知道什麼是所謂的過動兒在我們這樣的教育型態中所受到的遭遇。

當你的孩子被認為是過動兒的時候,請認真檢視是什麼樣的症狀會被認為是過動兒?大家看看過動兒的診斷症狀依據與量表所敘述的這些症狀,也請大家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也有類似的情形?

話很多、坐不住、做白日夢、容易分心、像馬達一樣動個不停、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會缺席逃課、不聽從規定…,這些問題,我的孩子幾乎都落在「總是」那一欄。然而,不只我的孩子有狀況,我的診間裡也有許多孩子有狀況,我今天要分享這些「疑似」過動兒的故事中的一小部分。

疑似過動兒的案例

有個小孩,他是個一個讀貴族學校的小孩,他常被老師叫去罰站,他站在教室後面把佈告欄撕毀、拿椅子砸同學,連同學家長來了也照砸不誤,老師要父母帶去看兒童精神科。我問這個孩子,為什麼要砸同學、撕佈告欄,他告訴我:「我每次跟同學起衝突,我們家比較窮,老師都不聽我說,她都聽那些有錢人的小孩說,他爸爸媽媽有錢就來嗆聲喔!」滿滿的委屈化做不平,不平轉為行動,孩子的憤怒針對老師和家長,我建議孩子轉學,不要讀貴族學校,去讀一般學校,小孩的狀況就好轉了。
還給孩子作自己,拒絕變罐頭(屏東) (189)
Read more »

「拒絕孩子變罐頭—過動兒研討」花蓮場

時間:12月15日星期日

地點:東華大學舉行。

研討會議程

 時 間 內 容 主持人/演講人
08:30 – 09:00 【來賓報到】
09:00 – 10:00 開幕式:是小孩還是罐頭影片放映-腦海奇航討論-理解真實處境 主持人: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臨系教授兼系主任與談人:

古庭瑋 家扶中心社工

陳培瑜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負責人

張明慧 台灣兒童發展協會常務監事

10:00 ~ 11:10 是適應還是疾病?過動的爭議與汙名 引言人:翁士恆 東華大學諮臨系助理教授報告人:

曾凡慈 老師

11:10 – 11:20 休息時間
11:20–12:20 專題報告-用了心,還要用藥嗎?(醫療 vs. 教育治療 vs. 啟發

壓制不足 vs. 發展優勢)

引言人: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發所助理教授報告人:

李佳燕 家庭醫師

12:20 – 13:20 午餐
13:20 – 14:20 專題報告-過動孩子在學校 主持人: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臨系教授兼系主任與談人:

莫少依 臨床心理師

洪菊吟 林榮國小老師

陳培瑜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負責人

張明慧 台灣兒童發展協會常務監事

14:20 – 15:20 醫療無法治本?教育緩不濟急?-讓醫療與教育對話 報告人:林青蘭 森林小學主任
15:20–15:30 茶敘休息時間
15:30 – 17:00 如何發展過動的動能-綜合座談 主持人: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臨系教授兼系主任與談人:

詹淑雅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李佳燕 家庭醫師

陳培瑜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負責人

王芯婷 社工師

從診間與童書,聽見「動兒童」頌讚曲

「拒絕孩子變罐頭—過動兒研討」之台南過動衝動臨時加場
【從診間與童書,聽見「動兒童」頌讚曲 】

地點:台南裕文分館 二樓多功能室(裕信路237號)
時間:10月12日(六) 14:00 –17:30
與談:李佳燕、幸佳慧
*免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提早入座

當「過動」成為大人解釋孩子行為的主流;當越來越多的兒童進入小學後被輕易懷疑為「過動症」兒童,是否也反映了成人教養端的困境?身為兒童的照養者(家長、老師、醫護人員)必須對「兒童性」與「過動」有更多的認識,以避免「過動」淪入「標籤化」或「過度醫療」的處境。我們需要多元多方的理解與欣賞兒童的特質與天賦,協助每個孩子找到他們快樂健康的成長學習路徑。

此次與談,將由家醫科李醫師與兒童文學家幸佳慧,分別從醫療系統與文學閱讀的角度,來談過動兒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希望能給家長與教師更寬廣的視野,來理解與欣賞兒童本有的天賦與特質。

插圖引用自童書《野獸國》《長襪皮皮》《戴帽子的貓》《奧莉薇》《Eloise》

Recent Ent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