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三月 2016

策展人李佳燕談大大親子影展

李佳燕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成立已數年,當初是看到台灣教育現場,雖然經過教改,卻不見活潑開放自由的學風,在台灣萌芽,反而,看到填鴨式的教育,往更幼齡的孩子塞,幼兒園就開始背誦九九乘法表,英文單字,書寫國字…..;身體的規訓,也並未隨著民主社會的步伐前進,反而依舊保守,過去的呆板規範,延續至今。

 

尤其少子化之後,家裡往往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全家大人的眼光,就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監看,孩子像木偶般,隨大人操作;學校班級的學生數,也不若往日繁多,老師可以盯著每個孩子的舉動、眼神,即刻糾正。甚至應家長的要求,每天向家長報告孩子在學校的好壞行為與表現。

我們看著孩子,每天坐在教室的時間越來越長,被要求像植物般成長,不可亂動,聽從指令,靜默無聲,是大人的最愛。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孩子放學的步伐沉重,從這間教室關進另一間教室,孩子的身軀沒有年幼的自在,沒有青春的飛揚。我們像在製造罐頭一樣,教養教育著孩子,全心全意種著一株株小孩樹,期盼他考高分進名校。

無法按照這些規範或期待成長的孩子,愛反抗頂撞的孩子,總是在編織故事做夢的孩子,成績落後的孩子,這些孩子除了一再被貶抑,被處罰之外,更有可能被大人懷疑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而被推進醫療場域改造。我們看著,眉頭越鎖越緊,心越揪越痛,再也無法忍受。於是,我們集結,大聲呼籲:孩子不是生來考試考高分,安靜坐好不要動的!請正視孩子本就應該擁有最自然的兒童性,應該有適合孩子跑跳玩樂的生長環境,應該因為人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對待與教育方式,孩子,是有兒童人權的!

除了辦講座,我們更與關心教育的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合作,辦了這場「大大親子影展」。這是給大人看的兒童影展,希望透過這些影片,能敲醒大人,從混沌中走出來,擦亮雙眼,好好重新思考:什麼是孩子?你希望孩子過什麼樣的童年?現在這樣養小孩,會製造什麼樣的親子關係?當孩子叛逆時,是發生了什麼事?重新思考,我們養育孩子的初衷。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可是,我們好像忘記了什麼是孩子,「大大親子影展」希望能帶你想起,你曾經也有過的孩提生活。

◆2016大大親子影展 (活動粉絲頁:請多多邀請親朋好友按讚與持續參與支持)

◆2016大大親子影展影展預告

論壇:從家庭與學校現場來看孩子的處境與兒童權利

【論壇大聲公】

各位大大,這次「大大親子影展」除了有8部影片,16場放映及映後座談外,
我們在4/8(五) 1430~1730 有場論壇

主題:「從家庭與學校現場來看孩子的處境與兒童權利」
地點:高雄市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三樓大禮堂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75號)

主持人:呂明蓁(台南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 楊巧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 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副主任,家長)
  • 劉育豪(港和國小教師)
  • 簡瑞蓮(高雄市教保職業工會創會理事長)
  • 米米及麋鹿母子(知名繪本作家母子擋)

歡迎大家踴躍出席,報名連結如下:
https://goo.gl/jN79n1

報名成功且全程參與前220名有精美小禮

people

2016大大親子影展影展預告

給大人看的兒童影展「大大親子影展」,即將在4月8日至5月1日在高雄熱情舉辦。8部­電影、16場放映以及1場論壇,通通免費入場。邀你一起進入孩子的世界。

“傾聽孩子,讓孩子像孩子般地長大。”


2016年在「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及「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共同努力催生下,­舉辦第一屆「大大親子影展」,期待透過影展讓所有人正視兒童與青少年的人權,接納青春­成長過程中不論是純真、好奇、冒險或是徬徨、無知、不安與叛逆的各種時刻。

希望大人與小孩應在平等位置,都是「大大」,藉此重新思索家庭及學校教育中的大人與小­孩關係,期待能在對等的互動模式下,增進親子、師生的溝通。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可是,我們好像忘記了什麼是孩子,「大大親子影展」希望能帶你想起­,我們曾經有過的孩提生活。

◆2016大大親子影展 (活動粉絲頁:請多多邀請親朋好友按讚與持續參與支持)

◆2016大大親子影展影展預告

是真過動?還是年紀小?台灣研究登國際期刊證明暑假生的孩子承擔ADHD確診用藥的高風險

本文作者:幸佳慧(聯盟成員)

兒童因入學的年頭年尾之差,「成熟差異」導致較年幼的兒童容易被誤視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病症,這幾年來已有數個國家的學者從臨床觀察與研究提出呼籲。今年二月,台灣台北榮總的醫療團隊在國際知名的《兒科期刊》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發表一篇名為〈台灣兒童因相對年紀差異在過動症的確診與治療之影響〉研究也跟上這塊拼圖,提供了亞洲台灣的相關證據。

2016-03-27_10-41-51

三月中,《紐約時報》健康版一篇名「是真的過動症,或僅僅成熟度不夠?」的報導,大篇幅論及台灣這項數據分析的研究。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從台灣健保局資料,依年紀4歲到17歲、近三十八萬名小孩的數據中,發現八月出生的小孩,成為同年級班上年紀最小的小孩,比起九月生的小孩,更容易被診斷為過動症。也就是說,九月出生的小孩,因為多了一整年的身心發展才入學,因而避免被視為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病症的機會。 Read more »

2016 大大親子影展,即將在高雄啟動

大大親子影展

時間:4/8~5/1
地點:高雄塩旅社、龍華國小及河堤國小學校視聽室、高雄市兒童福利服務中心

活動粉絲頁:大大親子影展 (請多多邀請親朋好友按讚與持續參與支持)

「大大親子影展」,「大大」原意是老大的別稱,兩個「大」也可以代表「大人」「小孩」權利相同。而不是以往大人權利高張,兒童權淪為口號。親子是加強歡迎親子一起來參加,也標示這是個歡迎親子共同參加的影展,企盼透過這個影展,讓關心教育、兒童未來的民眾,能把兒童及少年視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大人的成就展現「工具」。

Read more »

我不過動,我愛跳舞

作者:李佳燕(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1期)

每談到各種可能被誤以為是過動兒的情況時,我一定會舉「吉莉安.林恩」的例子。

第一次讀到她的童年故事是從肯.羅賓森所寫的「讓天賦自由」這本書。後來,網路也有肯.羅賓森本人述說這段故事的影片。這幾年更常看到的是,郝廣才先生在「改變世界的密碼」裡說吉莉安的故事,他的名言「老鷹不能養在雞籠裡」、「老鷹的翅膀是用來飛的,雞的翅膀是用來烤的」,形容吉莉安本就是該翱翔於天空的老鷹。(可是,難道一般的孩子都適合被養在雞籠裡嗎?)

1926年出生的吉莉安.林恩,八歲時,在學校的狀況奇糟無比,所有我們今日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在學校會有的問題,她無一倖免。作業遲交、筆跡亂七八糟、考試成績很差、上課動來動去、發出噪音,干擾同學…..。老師實在受夠了,要求家長帶她去看心理醫師。

這樣的過程,我相信對家有過動兒的父母而言,熟悉無比,一點都不陌生。不過,接著發生的事,絕對讓台灣的過動兒家長羨慕到揪眉目搥心肝。

children

吉莉安.林恩的母親帶她去看心理醫師。心理醫師要她先静坐在一旁,這伶俐的小女孩,怕自己「本性畢露」,還刻意把雙手壓在大腿下呢!醫師雖然是和母親談,雙眼卻一直在觀察她。接著,醫師告訴吉莉安,他和母親先出去私下談一些話,請她再待在房裡一下子就好,醫師同時轉身打開了收音機,放了音樂。等醫師和母親離開房間後,醫師請母親看看吉莉安在做什麼?不出醫師所料,吉莉安隨著音樂,舞出曼妙的身段,臉上更是閃耀著亮光。醫師告訴母親:「你的孩子沒有病,她只是無法安坐在教室裡學習,跳舞是她的天份,帶她去上舞蹈課吧!」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