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我所知道的孩子-李佳燕醫師專欄

關於過動兒的種種問題…

作者:李佳燕(行動聯盟成員)
(本篇部分文稿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14期)

什麼是過動兒?過動兒真的存在嗎?

這是一個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

1980年代之後,美國精神醫學會把講話講不停、 無法乖乖坐好、無法等待等類似情況的孩子,定義為衝動型的過動兒;另外有無法完成功課、忘東忘西、容易分心等情況的孩子,定義為注意力不足型的過動兒,還有兩者都有的混合型過動兒。

這也是為什麼1980年代之前,大家都沒有聽過過動兒的原因。因為當時這個病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但是,歐洲許多國家的精神醫學,則認為必須同時有衝動與注意力不足的情況,才可以稱為過動兒。法國更是別樹一格,認為不宜只以孩子外顯的行為表現,來做診斷,必須覺察孩子外顯行為,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家庭因素,去除這些因素之後,才能做正確的判斷。

而有一些醫師則認為根本沒有過動症。他們認為孩子呈現過動分心的行為,是其他生理疾病或心理狀態所造成,只是醫師沒有仔細檢視,故沒有發現。

也有些人認為過動的行為表現,是孩子的行為特質之一,如果行為特質是一個光譜,安靜孤僻是一端的話,另一端就是過動。這樣的特質會造成待人處事的困擾,但是不能以疾病視之。

所以,這要看你是站在哪一國家,哪一個角度去思考與看待孩子以及孩子的行為而定。

Read more »

考試排名在我身上的印記

作者:李佳燕

(自己的經歷,讓我相信,名次對孩子的影響,是由大人塑造,不是自然。)

猶記得考試與排名次,從小如何在我身上鑿痕,讓我來說說我與考試排名邂逅的故事。

小學一二年級,除了盼望兒童節的到來之外,還會有幾天快樂的日子,因為那幾天很特別,老師不像平日在台上講個沒完,講到你身上像有數百隻蟲在叮咬卻不得動彈。兒童節鐵定在四月四日,那幾個特別的日子,則是不知何時突然便來臨了。到學校,老師會發下一張張印有題目的紙,只要在上面像畫押樣塗塗寫寫,就可以回家玩耍,而且,老師會變身成聖誕老公公,竟然沒有回家作業!開心啊!直到放暑假前,我看到老師拿著一包包有彩色包裝紙包裹著的禮物給一些小朋友,多麼渴望老師也走到我面前,給我一個小禮物,可是,我卻眼巴巴望著老師離去的背影,當年的我納悶不解,只留下望著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美麗禮物時,期待落空的失望,就這樣與考試排名擦肩而過,相見不相識。

小學三四年級,換了導師,每次寫完試卷,老師開始排名次,這是我與排名的初次相遇,也霑染「考試」的附加價值。老師會從第一名排到第十名,發給第一名十張B3大小的白報紙當獎品,第二名九張,第三名八張,依此類推。我竟然領到三張白報紙,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領到獎品。於是我興高彩烈蹦蹦跳跳地拿回去秀給媽媽看,媽媽眉毛連揚也沒揚一下地說:「白紙?這是什麼獎品!」之後,我好像拿過一次十張,有時又一張也沒有。但是,每回又開始唱名發白報紙時,我總是一直盯著老師的臉,希望老師嘴巴張開的霎那,舌尖流露出我的名字。

小學五六年級是我與排名「絲方盡」的人生關鍵期。我們開始男女分班,也換了導師。這回換了一位凡事要求嚴格,積極爭取榮譽的老師。第一次月考,六張考卷,我考了5張滿分,老師笑逐顏開地封我「不倒翁」的雅號,抱著不倒翁,我竊喜又得意。最後一科叫生活與倫理,記得是考圓桌、方桌的主人位置在哪裡,我完全沒有概念,因此生活與倫理考砸了,但是第一名的寶座還是手到擒來。老師不僅大聲宣佈、貼公告在佈告欄,非得敲鑼打鼓大慶大賀的是-我領到平生第一張獎狀!獎狀拿回家,父母喜形於色,爸爸還特別親手為它做框裱起來,掛在我的書桌前,那感覺真如飄飄欲仙在雲端。頂著第一名的光環,從此不願再取下。每次月考前兩個星期,我便自己擬定「作戰計劃」,按表操課讀書,實踐力之強,今生還無能出其右之時期。小學最後兩年,守著我的名次我的傲,兩年十二次考試,拿了十次第一,兩次以一分之差飲恨屈居第二。家裡掛滿獎狀,我從沒這麼風光過。 Read more »

我–像個瑕疵品地長大

作者:李佳燕(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之一,目前是家庭醫師)

這是作者本人很喜歡的一次演出~

這是作者本人很喜歡的一次演出~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從前從前有一個從小被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街坊鄰居,統一口徑暱稱「大粗獃」的胖子,長大當了家庭醫師,開始書寫孩子們的故事。一則接一則被大人們視為悖禮或病態的,如淘氣阿丹連載漫畫般的風波事件,卻勾起我這大粗獃胖醫生自己塵封已久的兒時記憶。

據我媽口述,從小我就是拖鞋永遠穿反地整天坐在亭仔腳發呆或傻笑,爸媽認定我可能是品管不佳,出了一點小故障的產品。我家兄弟姊妹只要是年尾出生的,通通透過關係提早入學,唯獨我,父母認定我智商有些狀況,不敢讓我早讀,深恐會吊車尾。

開始上幼稚園,我的「低能」確實顯露無遺。老師問:「妳幾歲?」我答:「八歲!」這是媽媽告訴我的,可是,老師說:「錯!妳才六歲!」我當下有不知該聽老師還是聽媽媽的話,才是乖寶寶的掙扎。老師問:「蚊子比較討厭,還是蒼蠅?」全班同學都知道答案是:「蚊子!」偏偏我想到了要吃甜甜的西瓜時,在上頭揮之不去的死蒼蠅,所以,只有我說:「蒼蠅!」成了全班的笑柄。這是幼稚園唯一的一次考試,題目叫我迷惑至今,想忘都忘不了。

Read more »

回應新竹場兒心醫師跳桌事件

在2013年十月,我們在新竹清華大學舉辦了一場論壇,當時,有一位兒童精神科醫師因為不同意演講者的論點,在演講者還在演講時,站到桌子上,以腳用力踏桌子,雙手擊掌,製造出噪音,阻擋演講者繼續講下去,此醫師表示,他會採取如此激烈動作是因為演講者也是以作社會運動的方式在講述與運作,所以以相同方式回報。

同時批評演講者並非兒童精神科醫師,投影片內容是斷章取義,認為絕對不會有兒心專科醫師,只看一次兩次診,量表帶回家填填,再帶回醫院,醫師就下診斷且開藥給孩子服用,他認為這是不可能出現在兒心門診的流程。

雖然現場有多位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就是這樣被看診的,但是該醫師全部否定,且直接質問一位媽媽,那位母親當場無法說清楚,該醫師更因此認定,家長都是憑錯誤的記憶在敘述……。

接著有另一位兒心醫師認為該演講者講了太多醫師草率看診的例子,會造成聽眾的錯覺,以為醫師都是如此的,同時堅決相信不會有兒心醫師開過動症藥物給六歲以下的孩子服用….。 Read more »

記花蓮「還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論壇

作者:李佳燕

20131215 在淒風寒雨中的花蓮東華大學,溫馨飽滿的一天–記第八場「還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論壇。

先要說,第一回踏進東華大學,一大早,從東華大學會館踏出門時,「哎喲!」我心裡暗叫一聲,錯錯錯,不該現在才踏出門的!!!東華座落在綠山下,綠山被白雲帶環繞,整個就如在仙境,而我僅如在仙境十分鐘!連主持人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李維倫主任都說,至今他仍會不時拿起相機拍照,因為東華每天都有不同的景緻啊!

謝謝明慧籌畫這場研討會,讓我們開了好大一扇窗,欣賞到開滿花朵的後山風景。明慧與我分享她本來不會騎馬,卻因為想運用馬術帶特殊孩子,而經營了馬場,也真的看到許多感人的成果,看到被診斷為過動的孩子,由騎馬中,得到成就與滿足,不必服藥。

後山有三勇士:我一定要大力推薦東華大學來主持的三位老師:一是李主任,二是同系的愛丁堡大學諮商與心理治療博士翁士恒老師,三是人類發展學系彭榮邦老師。三位主持人均是飽學之士,而且完全認同與積極表達願意一起努力的學者,簡直是一拍即合。這是八場論壇以來,我遇過理念最相挺也最勇敢的一群老師,句句字字皆有力而動人。 Read more »

Recent Ent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