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父母的心聲

為了過動兒,掬淚不斷

作者:李佳燕(全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0期)

   而我,又載負得了多少母親的淚水?

滿六年了,六年前因為一則安親班老師擅自拿利他能餵食學生的新聞,在媒體鬧得沸沸揚揚的,我因此寫了一篇談利他能濫用的投書,當時人還在人本,現在已經在天堂的丸子讀了,便打電話給我:「來人本跟父母談談吧!」就這樣展開我在人本講一堂接一堂「另類角度看過動兒」的「掬淚人生」。

從診間遇到的孩子,講到親朋好友和自己的孩子;從被父母帶去看病的,被老師叫去吃藥的,被親友軟硬兼施逼去就診的故事,講到一樁樁戴上過動兒辨識帽之後的孩子,遇到的歧視與欺凌。我站在眾人之前,眾人卻只能看到他人的背影,我因此得以目睹每張面容的變化。每一個孩子,激起了多少大人的共鳴,每一則故事,觸動了多少父母的痛楚,每一段話,掀起了多少深藏內心不敢碰觸的傷口。

悲傷

我得承認,我是一位經常站在台上演講的醫生,但是,第一次講過動兒時,面對一張張或飲泣或扭曲爬滿淚水的臉,我著實震撼到了!是多麼無助的不捨啊!是如何無處可訴的委屈啊!讓他們像已漂流在茫茫大海中許久,終於抓到一葉扁舟,得以在這樣的一堂課中,得到發洩,獲得安置。而每堂課說完,總會有母親溢滿了淚與我緊緊擁抱,泣訴她孩子的故事。我從人本教室回家的路途上,行囊變得好沉重,裡頭裝滿了孩子的故事和母親流不盡的淚水。

而在如許多的母親中,兩年前,我遇到一張難以忘懷幾近嚎哭的臉龐。 Read more »

我家的多動症寶貝,不吃藥,飛更高

※謝謝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同意轉載

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FB
這兩天有不少迷粉私訊給我,告知台灣某過動症協會鼓吹孩子服用兒童精神性藥物,我上該粉專去看了一下感到非常不可思議,那竟然還是一個公益團體!
該公益團體草率的轉貼了一個別處的網頁連結,然後更草率的摘要了內容如:

1. ADHD為腦部生理疾病。
2. 腦內分泌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不平衡,影響專注力、人際困難。
3. 半數ADHA孩童長大後仍有症狀,黃金治療時機為國小三年級前後。
4. ADHD藥物與安非他命為不同物質,不會成癮。
5. ADHD不會讓孩子長不高,不會影響生長。
對於該PO文的內容,我的解讀是:
1. 你的孩子功課爛、頑皮好動、不聽話、又不懂得如何和其他同學相處,這就是有病,有病就該吃藥。
2. 除了吃藥之外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方向可以嘗試,但是我不打算告訴你。
3. 即便歐美列管利他能、專思達為二級毒品,我不但裝作沒聽見,還以公益團體的身分推廣。
4. 你的孩子只要身高沒有問題就可以了,其他都不是問題。

我實在不想用「其心可議」四個字來描述我的感受,不過那的確是其心可議,這讓我聯想到許多電腦病毒都是由防毒軟體公司散佈的原理。

首先,多動症不是病,那是一種人格特質。
不能因為群體中有少數思考模式與你不同、服從性不如你好、成績比你差的人,你就指控他們「有病」。

Read more »

寫在〈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過動兒紀錄片首映座談 之前

作者:幸佳慧

大人很會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生命」
但他們忘記自己的想像力囚在牢籠裡
沒有想像的滋潤
獨立生命,成了,獨自凋零

分心,不是誰的錯
和別人不一樣,不是一種病

〈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這部片,要說回2013年李佳燕醫師寫給了〈一封難以命名的信〉,在我這轉貼後引起極大迴響。後來,佳燕也寫信給兒童局局長,呼籲關心過動兒藥物濫用的問題。「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同時成立,在台灣各地舉辦好幾場研討座談會,也籌款拍攝紀錄片。第一部短片〈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剛完成。第二部長片仍在拍攝。

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

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

在聯盟裡,我專業有限,只能從社會觀察、兒童特質切入,支援研讀國外期刊研究。但就像我引用或翻譯國外相關醫療研究的文獻新聞所獲得的熱烈反應一樣(數篇都獲得數萬、數十萬瀏覽率與大量轉貼),我在研讀過程,也相當訝異國內對這類臨床問題的檢討聲音如此薄弱。深感相關訊息的缺乏,確實影響家長老師的認知與行為。人們對於潛伏在社會校園底層的過動兒,所知的理解與應對方法,因此少了太多可能性與選擇性。

我透過眼耳聽讀窗外世界,已然乍醒。但,佳燕醫師卻是透過她的心,在診間與講場,傾聽那些被判定過動孩子與家長的掙扎心跳。這兩三年,好幾次我讀她臉書紀錄,酸甜振奮挫敗種種,常讀到我一身疙瘩盈淚,我雖常硬著頭皮問她可否讓我轉貼,但她考慮家屬心情,我也猶豫止步。

Read more »

〔活動〕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過動兒紀錄片首映會 

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 首映會

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 首映會

關於--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

2014年,新北市衛生局原本預計針對全市國小二年級學童進行過動篩檢,再請家長將量表得分高的孩子帶去特約醫院進行診斷治療。結果,這份「善意」被批評為粗糙篩檢,並缺乏配套措施,最後取消。

政策被取消了,但篩檢從未停止。

當班上有『疑似』過動兒,家長還是會被建議:帶孩子去篩檢吧,及早治療。當教育問題被歸屬為醫療問題,「怎麼教」於是就被「如何治療」取而代之。

過動究竟該不該用藥?孩子是為了誰吃藥?用了心,還要用藥嗎?
過動是一種病,還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特質,只是在光譜上的位置不同?除了請貴家長送貴子弟去篩檢,學校可以發揮什麼正向的力量?

針對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DD/ADHD)的兒童在近年來快速增多的現象,【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製作了一部紀錄短片〈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訪談曾經被診斷為過動症、並且需要用藥的孩子及其家長。邀請您來觀賞,對話,思考。

分心不是誰的錯,面對各種爭議,邀請您一起,從理解與欣賞過動兒開始。歡迎中小學教師、各大專院校教育、特殊教育、諮商輔導、社工及醫學相關科系師生、醫師、心理師、社工師、民間教育團體工作者及一般民眾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80名)。

時間│10/03(六)上午10:20~12:00
地點│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
與談人│
封浩瀠 「過動兒」、紀錄片受訪者
蕭湘瑜 「過動兒家長」、浩瀠媽媽
田秋堇 立法委員
田孟淑 田媽媽
李佳燕 高雄市傳家診所家庭醫師
陳培瑜 前教師、兒童書店創辦人
主持人│馮喬蘭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活動免費,請事先報名。
線上預約│http://goo.gl/forms/PJN1f1sOcp
洽詢電話│02-23661906 #306
主辦單位│人本教育基金會、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http://www.letchildrenbe.org/
人本父母學苑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fparents
人本父母學苑 課程網站:http://hef.yam.org.tw/edu/parents.html

小小孩開心上學去

文‧ 圖/楊佳羚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4年9月,132期。

由於瑞典市政府必須提供一歲以上孩子幼托服務,所以女兒路比在一歲又兩週時,就已經上幼兒園了。而且入學時,不但完全沒掉一滴淚,還開開心心去上學,讓很多台灣朋友覺得不可思議。

幼兒園老師陪兩位剛入學的孩子玩耍

幼兒園老師陪兩位剛入學的孩子玩耍

父母孩子一起走過入學週

在台灣常聽說有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哭了很久,讓家長和老師不知如何是好,但我發現這往往是沒有適當的方式以及讓父母可以配合的勞動條件所致。

以路比在幼兒園的入學經驗為例,收到入學通知後,我們就在散步時,向路比介紹這是她未來就讀的幼兒園。入學週期間,父母可以請八成薪的「臨時親職假」,跟著孩子一起去學校。上學第一天只有一小時,老師先帶我們參觀環境,向我們說明接下來將有一至兩週的「入學週」,從每天一小時、兩小時,到孩子可以留校吃午餐、睡午睡……最後可以適應全天為止。邊聽老師說明時,其實孩子已經開始好奇地在幼兒園走走看看,玩新奇的玩具了。 Read more »

帶著孩子上街頭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4年4月127期。

文/楊佳羚 圖/傅志男

二○一三年的高雄廢核遊行中,由一群孩子手持「非核家園.世代正義」的標語,走在七萬人隊伍的前面。二○一四年的全台廢核遊行,我們也看到許多孩子走上街頭的身影。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要帶著孩子走上街頭?

歌手林生祥與女兒共同站在舞台上歌唱,為廢核基金募款小天使打廣告。

歌手林生祥與女兒共同站在舞台上歌唱,為廢核基金募款小天使打廣告。

不同視野,不同世界

從小就是「好學生」的我,可以把早已成為歷史的中國卅六省地圖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來、知道如何沿著鐵路把白雲鄂博鐵礦運到大連海港,然而卻不知道雲林 和嘉義的位置哪個在北。因此,高中時代雖然正值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我卻完全不曉得社會上發生了什麼事,只覺得為什麼台北車站一天到晚都有人在示威 抗議、為什麼博愛特區總在封鎖,我總要走好遠的路才能搭上回家的公車。

在青澀年少時期等待愛情來臨的我,應該沒想過自己後來竟成為上街遊行、示威抗議的人,並且還以參與社會運動為終生職志吧。當初的轉變始於那個「覺得 有些什麼東西不對勁」的想法:「為什麼在臺灣師範大學的課堂裡,男老師總是只對著男學生說話、期許他們考高考、成為教育部長,卻把眾多女學生當空氣?」在 這過程中,我從台灣大學的女性主義課堂得到養分,試圖和幾個同樣自覺格格不入的朋友們相濡以沫、找尋困頓的出口。我們認為這些不只是限於個人層次的問題, 而是需要行動來改變整個社會結構,於是找到了繼續在教育界工作的力量。

然而,正因為不是「天生反骨」,讓我更能明白,為什麼許多人會害怕走上街頭;正因為有這段轉變的過程,也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從「不知道那群人在抗議什麼」到「帶著孩子上街頭」,這樣的巨大轉變是可能的。 Read more »

教育才是我們共同的方向

作者: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副主任)

以真誠的心如實映照問題

曾有位蒙面客來辦公室申訴她孩子的社會老師不適任,她說反應給學校也沒用,教務主任說老師很認真是家長自己該調整。問她是對老師的哪些行為有意見?她批哩趴拉很憤慨的說一堆,通常,對於一直講不停的對象,在對方情緒稍有出口後,堅定溫和的問她些問題,讓問題引導她去思考,除不被對方的繁瑣糾葛住,也能讓對方有機會覺察到自己。
Castelluccio Dreaming [EXPLORE]
我把抓出的要項跟她做確認:一是不滿老師的期中評量有口頭報告、二是不滿期末筆試試卷有兩題問答, 媽媽用力的點點頭。我問她為何不認同口頭報告?她說她的孩子習慣以筆作答,口頭報告會影響成績,我試著讓她換個角度想想:有沒有其他小孩喜歡口頭報告?她激動的說她不管別人,但那是她孩子的弱項。我再問:筆試會不會對某些學生可能是弱項啊?她提高音量說基測只有筆試又沒有口試!由於表情太用力,掛在她臉上的口罩往下滑一些,她趕緊把它往鼻樑上拉,天氣熱辦公室又沒開冷氣,她帶帽子蒙口罩的實在辛苦,問她要不要拿下來? 她仍不放心的說絕不會讓我們知道她的身分。

至於問答題部分她說孩子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問她孩子的困難是什麼?  她說讀了書也不知該怎麼回應。「是看不懂題目嗎」?媽媽說:「課本範圍那麼多,誰知道要取哪段回答啊!考選擇與是非題孩子分數就會比較高」。

一路談下來我約莫理解問題在哪裡了;我說:你孩子在你面前都是你講話給他聽吧?媽媽詫異的看著我,我說:回應問答題跟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起碼要看懂題目、對於學過的內容有所理解、能整合並表達出來、不怕出錯且對沒把握的有勇氣去嘗試。 Read more »

在大自然中成長

【作者】圖與文/楊佳羚(聯盟成員之一,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著有《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曾留學瑞典多年,目前仍經常回瑞典做研究與考察。)

瑞典人十分相信:「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他們常說:「沒有壞天氣,只有爛衣服。」因此,幼兒園每天一定帶孩子出外玩耍,無論下雨或下雪;甚至有「森林幼兒園」,全年都讓孩子在森林中學習和玩耍。 

前幾天剛做完月子的朋友與我見面,常被唸說:「怎麼把那麼小的嬰兒帶出門!」台灣有些傳統觀念認為孩子要四個月大才能出門,因為我們都有在國外育兒的經驗,所以一致認為:「為什麼不行呢?」

就讓孩子在戶外繼續睡吧!

 二○一三年夏末,我和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一行人到瑞典南部與丹麥參訪幼托機構。由於丹麥的育嬰假較短,托兒所收托六個月以上至三歲的孩子,和台灣托嬰中心的收托年紀較為相似,因此我們選定到哥本哈根參訪。

在瑞典,天氣再冷,幼兒園一歲多的孩子們穿暖暖,一起出遊。

在瑞典,天氣再冷,幼兒園一歲多的孩子們穿暖暖,一起出遊。

參訪時,簡介人員提到,大部分家長都是在孩子八個月或十個月大時才送來。因此,在我看來,丹麥的托兒所和瑞典收托一歲至三歲孩子的幼兒園小班差不多。瑞典和丹麥的經驗也凸顯了台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八條中「二歲和三歲不得與其他年齡幼兒混齡」的荒謬規定─因為目前沒有任何幼兒發展理論證實二歲和三歲孩子的發展差異大到不可混齡。這樣的規定其實並非基於孩子的需求,而是為了主政者的行政方便:幼托整合後,二歲孩子歸內政部管、三歲以上歸教育部管!但這樣的官僚思維卻讓許多鄉立托兒所因為無法符合諸多規定而倒閉,也讓原本可在二歲半左右就與三歲小班混齡就讀的孩子無法進入幼兒園。 Read more »

尊重、耐心與等待-我這樣陪伴孩子

作者:李怡芳

"姑姑"是我生活中最開心的一個身分。珍惜與每個孩子的相處,因為那都是讓我單純與成長的時刻。

看到蘋果日報6月24日刊登楊淑娟老師寫的”哪來這麼多的孩子需要吃藥?”讓我很難過。其實,許多狀況是父母要負責的。

甜食與部分食物會引發孩子過動,父母的沒耐性與忽略也讓孩子過動,但不是產生病症,而是造成孩子沒耐心、不專心以及希望被注意的過動行為。

也請不要用鑑定結果把孩子貼過動標籤,或輕易用藥物治療,因為愛、包容與引導,才是一帖良藥。

我姪女小三時,曾經被醫師鑑定是"輕度,建議藥物治療"的注意力不集中小孩。現在國三了,班上老師們上課時,喜歡看著她講課,因為在多數學生不想聽課,偷滑手機的課堂上,她是少數會專心聽講、認真筆記、能點頭回應說懂的學生。

國小課業低落的她,這次高中會考在中級B++,她沒服過藥,她的改變來自於大人的陪伴、支持與引導,讓她找到自己的方式學習與成長。

Read more »

« Older Entries Recent Ent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