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醫師這麼看

我不想告訴你我的暑假生活

李佳燕(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8期)

一對父女,笑盈盈步入診間,兩位我都是初次見面。

如果生病的是小孩,只要是可以開口說話,無分年齡,我的看診習慣,一般會先正式地問孩子本人:「你今天怎麼了?為什麼要來找醫生阿姨(婆婆)呢?」。眼前坐著的是一位十歲的小女孩,我整個身子面向孩子,彎腰向前正視著她,問她今天有哪裡不舒服嗎?看她神色自若,精神飽滿,不像正遭受發燒感冒拉肚子之苦的小寶貝。

孩子望著爸爸,欲言又止,似有難言之隱。爸爸才娓娓道來,原來,孩子昨天在班上大哭後,突然頭暈、喘不過氣、四肢發麻到甚至無法走路。老師看了非常焦急,趕緊把孩子的父母叫到學校,請父母帶孩子去醫院做身體檢查。

我聽了心裡大概有個譜了,心跳等基本的身體檢查過一切正常之後,我必須重塑當時的場景。再問孩子:「哇!聽起來,你那時一定很難過,可不可以告訴醫生阿姨,你大哭頭暈,甚至沒有辦法走路之前,是發生了什麼事?那時班上怎麼了嗎?」孩子點點頭,毫不遲疑地回答:「昨天一上課,老師要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要上台先說我是誰,然後再報告暑假生活。老師聽了很生氣就罵人…」我想,這孩子是上台說了什麼胡言亂語的話嗎?連講個應該是很有趣的暑假生活話題,都能把老師惹火了!

我說:「你是講了什麼呢?老師聽了會那麼生氣?」孩子猛搖頭,趕快澄清說:「不是我!老師不是在氣我!老師是在氣另外一個小朋友!」等等,所以是另一個小朋友惹老師生氣,然後我眼前這個看起來真的頂乖巧,一點也不像白目一族的小女孩,卻心情激動到「過度換氣」了?

父與女只好繼續引導孩子把狀況講清楚:「好,那能不能告訴醫生阿姨,你上台講暑假生活,講什麼呢?有沒有跟同學分享什麼好玩的事情呢?」孩子又盯著爸爸,然後淺笑搖搖頭:「我就說我是某某某,我的暑假是去安親班,在安親班寫暑假作業,寫下學期的功課,回家跟弟弟玩,有時候可以看電視,爸爸媽媽放假時,有時候會帶我們去大賣場,其實就跟沒有放暑假一樣的生活…」聽起來,真的是平淡無奇地過完童年非常寶貴的暑假生活。 Read more »

請用道理說服孩子

李佳燕(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7期)

  東方式的教養態度,一向是只要求小孩必須聽從大人的話語,大人說的話是否有道理,小孩毫無可置喙的餘地。從小我們就聽到耳爛的一句話:「嬰仔人,有耳無嘴」,把這種父權至高無上的精神,可謂形容到極致。

可是,現代的孩子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出生,吸吮著平等的奶水成長,滋補著民主的營養茁壯,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遇見不公不義的現象,欲去之而後快的衝動,遠遠強於必須顧及大人顏面的斟酌。

而大人呢?大人有感受到時代的脈動嗎?有多少大人仍緊抱著過去威權的習慣不放,與孩子的互動,依舊停留在「我說一就是一,小孩子給我閉嘴!」的封建時代呢?有些大人其實也體認到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能再沿襲上一代的模式,只是生命經驗中缺乏平等自由精神的模式可學習,不知該如何運作?甚至擔心會造成放任違常的不堪結果,因此更是捉拿不定。

當孩子漸漸長大,大人繼續堅持以傳統態度教養孩子,或者停留在「沒大沒小」的惶恐中,而孩子卻要求以現代平等的方式互動時,衝突於焉產生,而且層出不窮。

這樣的衝突,不只發生在已伶牙俐齒的青少年,事實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只是我們總愛以某種疾病來名之,例如:情緒障礙或者過動。

被老師說是情緒障礙的四歲孩子來到了診間一個多小時,與我談笑自如,即使在我與母親談話時,他時而依偎在母親身邊聽著,有時無聊了,也只是自己找有趣的東西玩,在診間他找到了聽診器和我的磁鐵玩具,完全不打擾。

yellow-face-angry-2400px

當我拿出人本製作的「好話牌」與母親分享時,他靜靜在旁聽我唸著好話,眼睛閃光熠熠;當我與他分享神奇寶貝卡時,曾經被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孩子,發揮了閃爍奪眼的聰慧。他先選了四張卡片,說那是他爸爸有抓到的寶。可是繼續翻著卡片,他有難以割捨的猶豫,他又拿了兩張,告訴我:「這兩張,是我媽媽幫我爸爸抓到的喔!」我說:「好啊!也送給你。」翻到最後,我看他又取出兩張卡片,我等著聽他拿什麼理由來說服我。結果,這孩子說:「這兩張神奇寶貝好漂亮喔!我希望我爸爸可以抓到他們!我可以拿回去給我爸爸看嗎?」我當然說:「好!」我找不出理由可以拒絕啊!

這孩子簡直是天生的談判協商人才啊!母親也說他們去露營時,這孩子鮮少在自家的帳篷裡,都在別人家的帳篷串門子。這樣的寶貝,在幼兒園為何會被認為有情緒障礙呢?母親舉例說:有一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洗手台洗手,洗手洗成玩水,玩水玩到互相潑水,搞得小朋友們衣服都濕了。老師出來禁止,孩子不聽從,繼續玩水,老師硬把孩子抓進教室,孩子抗拒大哭,老師在抓小孩時,甚至被孩子抓傷。 Read more »

【專訪】家庭醫師李佳燕:連被兩個保母退貨,好動兒我這樣帶大

本文出處 BabyHome

採訪:武美齡 攝影:黃郁真

家庭醫師李佳燕除了看診,更投注大量時間於過動兒議題,育有好動兒的她,兒子連被兩個保母退貨,小學老師更說:「不曉得怎麼教你這個孩子」,但她看見孩子的不平凡,認為所有孩子只要去除障礙,都能像珍珠發光!大人在檢討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前,不應將孩子的不當行為歸咎於過動。

未認識病患前,處方箋我開不下去

李佳燕擔任家庭醫師近30年,未到看診時間的診所前排了四張椅子,這是為了一大早運動完就來等開門的老人們所設置;診間桌上擺滿玩偶,甚至還有迷你聽診器、繪本,這是為了讓孩子們來看醫生不害怕、更有趣。

李佳燕的從醫之路處處皆是故事,她曾想當建築師、作家,最後卻選擇穿上白袍,其實高中時的她就有遠大抱負,念自然組是為了當醫生,醫生能救人,當志向更大時還能救國!沒想到進醫學系後情況急轉直下,「起初我完全不知道念醫學是要用背的!像解剖、神經、血管、肌肉、骨頭…通通要背起來,假如你記憶力好就適合讀醫學系,像我就很討厭不了解一個東西然後去背它。」 Read more »

我不過動,我愛跳舞

作者:李佳燕(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1期)

每談到各種可能被誤以為是過動兒的情況時,我一定會舉「吉莉安.林恩」的例子。

第一次讀到她的童年故事是從肯.羅賓森所寫的「讓天賦自由」這本書。後來,網路也有肯.羅賓森本人述說這段故事的影片。這幾年更常看到的是,郝廣才先生在「改變世界的密碼」裡說吉莉安的故事,他的名言「老鷹不能養在雞籠裡」、「老鷹的翅膀是用來飛的,雞的翅膀是用來烤的」,形容吉莉安本就是該翱翔於天空的老鷹。(可是,難道一般的孩子都適合被養在雞籠裡嗎?)

1926年出生的吉莉安.林恩,八歲時,在學校的狀況奇糟無比,所有我們今日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在學校會有的問題,她無一倖免。作業遲交、筆跡亂七八糟、考試成績很差、上課動來動去、發出噪音,干擾同學…..。老師實在受夠了,要求家長帶她去看心理醫師。

這樣的過程,我相信對家有過動兒的父母而言,熟悉無比,一點都不陌生。不過,接著發生的事,絕對讓台灣的過動兒家長羨慕到揪眉目搥心肝。

children

吉莉安.林恩的母親帶她去看心理醫師。心理醫師要她先静坐在一旁,這伶俐的小女孩,怕自己「本性畢露」,還刻意把雙手壓在大腿下呢!醫師雖然是和母親談,雙眼卻一直在觀察她。接著,醫師告訴吉莉安,他和母親先出去私下談一些話,請她再待在房裡一下子就好,醫師同時轉身打開了收音機,放了音樂。等醫師和母親離開房間後,醫師請母親看看吉莉安在做什麼?不出醫師所料,吉莉安隨著音樂,舞出曼妙的身段,臉上更是閃耀著亮光。醫師告訴母親:「你的孩子沒有病,她只是無法安坐在教室裡學習,跳舞是她的天份,帶她去上舞蹈課吧!」 Read more »

雙佳聯袂南台灣六講

李佳燕與幸佳慧「雙佳聯袂南台灣六講」,2016年1/22 開始好動開講!

雙佳聯袂南台灣六講

台南大學場換大場地,高雄愛群為擴大服務也改時間、開始線上報名了!
一切一切都為了你們,左鄰右舍錯過訊息的快通知。

1/21(四)13-17:00 南科實驗中學國小部。 06-5052676#2919
1/22(五) 9-12:00 台南大學教育系。報名:https://goo.gl/rPuy5y
1/23(六) 14-16:00 高雄主婦聯盟。報名電話 07-5867701
1/23(六) 19-21:00 高雄左營勝利國小。輔導處07-5522541#741
1/31 (日) 10-12:00 屏東愛讀繪本屋(地點:屏女)https://goo.gl/byp0dr
2/14(日) 9:-12:00 高雄愛群社區自治育兒資源中心。07-3352873,網路報名 http://goo.gl/forms/6CFbnM6zHf

*以上,除了屏東愛讀場酌收一百(盈餘將捐給聯盟今年籌辦的國際兒童影展),其餘都免費。

遇見心中的小星星

                                  李佳燕醫師(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19期)

五歲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模樣呢?我依稀記得讀幼稚園時,搶著盪鞦韆,推擠著溜滑梯,小點心推出來時剎那的雀躍;回家和鄰居小孩玩跳格子,畫美麗的公主,跳橡皮筋連起來的跳繩…,除了玩樂,還是玩樂。

最近讀到兒童文學家幸佳慧所翻譯的一段話:「我三歲,我不是被人造來坐直、擺好手、輪流、有耐心、排好隊、保持安靜的,我需要動,我需要新奇,我需要冒險,我需要用我全部的身體去參與,讓我玩!相信我,我是在學習!」使我想起了一位幼兒園的孩子。

六歲的孩子,由母親帶著前來,在幼兒園剛讀大班時,已經被老師要求帶去看兒童心智科醫師,被診斷為過動症,也服了一年多的藥。

我的驚嚇,無法形容,究竟大人想像的五歲孩子,應該被馴服成如何聽話懂事開竅的準大人樣,才是正常?

母親開始滔滔敘述老師擔心孩子有問題的原因,說孩子讀中班,就已經狀況連連:「老師在講解勞作如何操作時,別人家的孩子都乖乖坐著聽老師講解,只有我們家涵涵,聽沒幾分鐘,會全身長蟲似地動個不停,後來乾脆站起來走來走去」。我問涵涵:「妳喜歡做勞作嗎?」她輕快的回答:「喜歡啊!」我望向母親,母親點頭同意說:「她很喜歡動手做東西,也做得不錯喔!」我大概傻愣了幾秒鐘,聽老師講解的目的,不就是要學會如何做嗎?孩子會做,也愛動手做,學習勞作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此時,乖乖安靜地聽老師講解的意義何在?

母親立即回答:「老師說如果十個小孩中,有九個可以乖乖坐好聽老師講解,只有我們家涵涵坐不住,當然是她有問題啊!更何況,孩子在中班,就要練習安靜坐著聽老師說話,否則到了小學,會適應不良!」

我笑了,無奈至極的苦笑:「我們的幼兒園很錯亂,可能早上還唸『你很特別』的繪本書給孩子聽,下午卻對孩子說:『你很特別,所以你有問題!』。如果小朋友都能乖乖靜坐不會動的聽老師講話講這麼久,我要說,不是妳的孩子有問題,是那多數能乖乖坐著的四歲小孩有問題!」

沒有光害,就能閃耀奪目

沒有光害,就能閃耀奪目

 

後來,升到大班,幼兒園的重量級課業學習開始上場,母親說孩子的學習狀況不佳:「例如,寫阿拉伯數字『3』,她會寫成倒過來的耳朵….。」

Read more »

孩子,我怎麼可能忘了你?

李佳燕 (全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18期)

當我在診間看診時,常會聽到在外候診的孩子,像小雲雀般的清脆說話聲和鈴鐺似的嘻笑(沒錯!我就是會分心的人!可是,有哪些人會聽不到這些小精靈的樂音呢?)。那天,一個聲調活靈活現的小小說書人,深深吸引了我。

輪到小說書人進來看診了,媽媽說是順應老師的要求,帶孩子來看病。因為小一的說書人,上課進教室,不會乖乖走進教室,而是滑壘進教室,滑進教室後,順便把掃把畚箕撞倒一地;上課時,經常與鄰座同學聊天;下課走出教室,則是兩手撐在走道兩側的同學書桌上, 一路撐出教室,搞到老師整天聽同學來告狀。

我問孩子最喜歡什麼?孩子雙眼立刻閃亮發光:「恐龍!我最喜歡恐龍!」我化身為初階恐龍迷,請資深恐龍迷介紹恐龍,讓我增廣見聞。


Orin Zebest / VisualHunt.com / CC BY

恐龍老師一上課,嘩啦啦就是半個鐘頭,突然,話聲驟止,孩子飛快地起身,衝出診間,我愣在一旁,怎會不告而別?約五分鐘,孩子又進來了,嘆了一口氣說: 「我覺得妳很難教,都教不會,想說前面有一些故事書,不知道有沒有講恐龍的,如果有,就很方便了,我可以拿進來,讓妳看圖畫,妳就會懂了。」 Read more »

開學了–迎接「過動兒潮」

作者:李佳燕(原稿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17期)

我是一位執業已近三十年的家庭醫師,每天面對男女老少,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感冒、氣喘、腹瀉、失眠、焦慮、憂鬱..….,「過動兒」對我而言,本來只是我受訓為全方位的家庭醫師,執行家庭醫業裡形形色色的疾病群之一而已,從來沒有想過會為它髮白眼花,甚至幾近生死相隨。

直到近幾年,每逢九月、十月,放完暑假剛開學時,診間開始出現「過動兒潮」,經常上演這樣的場景:帶孩子來看感冒的父母,雙眉緊鎖,擔憂寫在臉上,語氣略帶猶疑地問我:「李醫師,我的孩子是你從小看到大的,你最了解他了,我順便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他是過動兒嗎?老師要我帶孩子去兒童精神科看診,說他可能是過動兒,因為他上課很愛講話,不然就是放空,每天聯絡簿上,老師都寫了一堆紅字,什麼作業沒交,上課隨便站起來走動,要喊三次,才會把聯絡簿拿出來抄…..。可是,他在幼兒園時,老師從來沒有抱怨什麼啊….」。

大人、小孩與世界

photo by Duncan Bay (https://unsplash.com/djtbay)

Read more »

過動症與發展遲緩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許禮安 醫師

最近和某教授聊天,發現近來連偏鄉的孩子都被診斷「過動症」或「發展遲緩」。對於過動症,我早就覺得可能過度診斷,雖然這應該是現代社會快速變遷所產生的「進化」。我都很認真的說:也許將來主宰下個世代的會是「過動兒」,應該被淘汰的是我這種動作太慢的「遲緩兒」吧!

學校的老師當然喜歡乖巧的孩子,笨一點沒關係,只要聽話就好,團體生活不容許特立獨行的小孩,這是老師的基本人性。因此,太過活潑好動的聰明孩子,很容易被老師定義為調皮搗蛋,老師會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精神科檢查。沒想到現在連動作太慢的孩子,都會被老師貼上標籤了。

進了精神科,就無法「正常」的出來,因為沒有「正常」這個診斷名稱,多數醫師會為業績著想,不願給病人退掛,只好隨便貼個疾病名稱,有了病名不開藥又沒有業績,當然就順便開藥給孩子吃,開始吃就不能隨便停藥,這是普通醫師在有問題的醫療制度之下的基本人性,一連串的基本人性造就出許多「假性」的過動兒和遲緩兒。
Read more »

透明的存在

作者:王浩威

~是怎樣的一個社會,逼出鄭捷這樣的生命狀態?~

 

蔡伯鑫醫師是一位年輕的精神科醫師,某天看完診後,在他的臉書上寫下這樣的內容:
「今天夜診,碰到兩個家長都遇到親師溝通的問題。
「兩個孩子都是智商比平均還低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也都在吃藥。一個國中生,一個國小中年級。
「國中生那位,班導屢屢誇大孩子的錯誤(例如:不小心掉東西發出聲音,就被寫聯絡簿:『影響其他孩子的受教權!』),還當全班同學面前取笑孩子的身材,事後寫聯絡簿則說:『只是開玩笑,沒有惡意,不要只聽孩子的片面之詞。』
「另一個國小生,則是班導認為一直說謊(犯小錯不敢承認;一會兒說有寫作業,一會兒又說沒寫等等),於是就處罰孩子一個人在隔壁空教室大半天。孩子後來怕到大哭,到現在還是不停摳手,變得犯錯後更不敢說話。
「前一個家長去找輔導老師求助,結果班導隔天在聯絡簿上語帶不滿地指責家長不該找『第三者』傳話。家長說,就是過去的經驗,猜想直接找班導,她不會接受,甚至會有衝突呀。
「後一個家長找資源班老師求助,得到的建議是:『1.轉學;2.自學;3.你要怎樣就怎樣,就不要管了。』隔天班導跟媽媽說:『資源班老師說妳很生氣。』媽媽忍不住問:『資源班老師是在挑撥離間嗎?』」
這位年輕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寫說:「唉,坐在診間聽這些家長不斷抱怨怪獸老師,但也忍不住想,那些老師們會不會也覺得他們是怪獸家長呢?親師溝通愈是不良,往往變成無助與惡性的循環。有孩子愈來愈受挫、退縮,也愈沒被聽到他們的聲音,又該怎麼辦?」

~~~~~~~~~~~~~~~~~~~~~~~~~~~~~~~

是怎樣的老師,為什麼看待這些不夠「常態」的孩子是如此負面、是一種負擔,最好不要存在自己班上?甚至連嫌惡之心都掩蓋不住了? Read more »

« Older Entries Recent Ent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