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九月 2016

聲明稿–關於「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之錯誤報導

抗議「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與「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合辦的「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在9月4日圓滿結業並且舉行成果發表會。

感謝新聞媒體朋友前來採訪,讓動動兒的聲音,可以被更多人聽到。

遺憾的是有某些記者並未親自前來,且並不完全了解本活動的目的,以致造成新聞稿一經刊登,部分內容與本活動的目的背道而馳,有些絕非本聯盟成員所發表的言論,被誤植是本聯盟成員所發言,讓主辦單位和參與的學員都感覺錯愕,且蒙受許多誤會。

經本聯盟以及諸多關心的朋友一一寫信前往關切之後,均獲得各媒體善意的回應,紛紛撤下易誤導讀者的新聞稿,有的甚至主動登出更正與致歉聲明,實在感激。

唯透過網路傳播,這篇錯誤的報導,仍然已經傳出,唯恐讀者有所誤會,故特在此說明。

我們舉辦「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大眾聽到長期被忽視的動動兒自己的聲音,看到他們驚人的表現。過動的特質,也同時造就了他們精彩的創造力、想像力、批判力、爆發力與獨特的幽默感。

對於過動兒,本聯盟一向秉持「不能只以症狀入病、不宜一味鼓吹藥物治療,尤其反對某些專業人士『對疾病提出恐嚇式的預後假設』,此種看不見人的亮點、盲目污名化差異、弱化社會動能的負面作法。我們堅信,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瞭解,與更多元開放的教育教養態度和方式,才能讓過動兒發揮他們的長處。也唯有『醫教養』共擔的合作,才是講究尊重與珍惜每個孩子的個別性與特殊性的時代,所該前行的方向。」

 

請用道理說服孩子

李佳燕(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7期)

  東方式的教養態度,一向是只要求小孩必須聽從大人的話語,大人說的話是否有道理,小孩毫無可置喙的餘地。從小我們就聽到耳爛的一句話:「嬰仔人,有耳無嘴」,把這種父權至高無上的精神,可謂形容到極致。

可是,現代的孩子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出生,吸吮著平等的奶水成長,滋補著民主的營養茁壯,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遇見不公不義的現象,欲去之而後快的衝動,遠遠強於必須顧及大人顏面的斟酌。

而大人呢?大人有感受到時代的脈動嗎?有多少大人仍緊抱著過去威權的習慣不放,與孩子的互動,依舊停留在「我說一就是一,小孩子給我閉嘴!」的封建時代呢?有些大人其實也體認到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能再沿襲上一代的模式,只是生命經驗中缺乏平等自由精神的模式可學習,不知該如何運作?甚至擔心會造成放任違常的不堪結果,因此更是捉拿不定。

當孩子漸漸長大,大人繼續堅持以傳統態度教養孩子,或者停留在「沒大沒小」的惶恐中,而孩子卻要求以現代平等的方式互動時,衝突於焉產生,而且層出不窮。

這樣的衝突,不只發生在已伶牙俐齒的青少年,事實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只是我們總愛以某種疾病來名之,例如:情緒障礙或者過動。

被老師說是情緒障礙的四歲孩子來到了診間一個多小時,與我談笑自如,即使在我與母親談話時,他時而依偎在母親身邊聽著,有時無聊了,也只是自己找有趣的東西玩,在診間他找到了聽診器和我的磁鐵玩具,完全不打擾。

yellow-face-angry-2400px

當我拿出人本製作的「好話牌」與母親分享時,他靜靜在旁聽我唸著好話,眼睛閃光熠熠;當我與他分享神奇寶貝卡時,曾經被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孩子,發揮了閃爍奪眼的聰慧。他先選了四張卡片,說那是他爸爸有抓到的寶。可是繼續翻著卡片,他有難以割捨的猶豫,他又拿了兩張,告訴我:「這兩張,是我媽媽幫我爸爸抓到的喔!」我說:「好啊!也送給你。」翻到最後,我看他又取出兩張卡片,我等著聽他拿什麼理由來說服我。結果,這孩子說:「這兩張神奇寶貝好漂亮喔!我希望我爸爸可以抓到他們!我可以拿回去給我爸爸看嗎?」我當然說:「好!」我找不出理由可以拒絕啊!

這孩子簡直是天生的談判協商人才啊!母親也說他們去露營時,這孩子鮮少在自家的帳篷裡,都在別人家的帳篷串門子。這樣的寶貝,在幼兒園為何會被認為有情緒障礙呢?母親舉例說:有一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洗手台洗手,洗手洗成玩水,玩水玩到互相潑水,搞得小朋友們衣服都濕了。老師出來禁止,孩子不聽從,繼續玩水,老師硬把孩子抓進教室,孩子抗拒大哭,老師在抓小孩時,甚至被孩子抓傷。 Read more »

(新聞稿)2016 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成果發表會

主辦單位: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

孩子已經唸大學的小湘,九九乘法永遠背不起來,小時候老師問6X3=?,因為她無法解釋為何自己給的答案是6+6+6,不堪回首的兒時回憶,只剩空蕩蕩的教室與看不見盡頭的長廊,至今當媽媽了,記住的仍只是咻咻咻藤條鞭打小腿聲;小湘從來記不住自己幾歲,只記得和小虎隊的吳奇隆同年;知道要去哪一戶的樓層位置,卻記不得電梯該按幾樓,買東西就算老闆找錯錢她也無法發現…小湘是已成年的過動兒,從來沒人發現~

近幾年來被診斷為「過動兒」的學童比例日益增加,關於過動兒診斷、用藥,浮上檯面備受關注的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議題逐漸被討論,往往只看見(專業)醫師、學者的討論與見解,還有家長的探問與關懷,卻極少聽見成年過動兒自己的聲音、感受以及生命經驗的分享,因為多數動動兒為了避免遭歧視與異樣眼光,寧願選擇隱瞞隱藏自己。

長期致力於影音教育透過影音傳播,關懷弱勢的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理事長林杏鴻表示,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過動兒,看見他們的創意能量,八月邀請許多專業師資包括淡江大傳系的王慰慈教授,為曾經透過醫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無論有無服藥)的非兒童,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運用數位音像工具與技巧研習課程–2016 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獲得以影音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的技能,參加者從15歲至40幾歲。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李佳燕醫師認為,為什麼要求每個學生都只能一個樣?如果每個人都一個樣,這世界會是多麼無趣!

2016 動動兒-數位敘事工作坊 發表會

歷經一個月的戰鬥營訓練,五位對於影音錄製極為陌生的過動兒學員,9月4日上午,邀請辛苦陪伴的家人參加首映發表,及特教與親子教育專家學者出席見證他們一個月來學習製作完成微電影的學習成果,透過影音說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故事。

她(他)們在成果發表記者會中,透過自拍自製的影片揭露自己,每一則故事因為他們活潑特質貌似歡樂,但忍不住的激動與悲從中來的哽泣淚水,仍讓人讀出背後的沉重與無奈,並勇敢面對所有因為別人的誤解與自己的無法察覺,在成長的過去與未來繼續進行中的每一個生命故事,她(他)們希望以自己的成長故事,鼓勵更多過動兒正向面對自己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