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重來,我不會聽老師的話。」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下)

本文經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轉貼自臺灣公民對話協會 –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編按:「過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即 ADHD)是兒童界「最流行」的精神科診斷。多多益善去年 11 月推出「不乖又怎樣」專題,今年更進一步,在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以上、下篇「經驗採訪」和 1 集 Podcast 節目,探討疑似過動的孩子在被帶進診間「之前」,不同家庭如何認識過動的掙扎與學習。

本系列上篇分別呈現國小六年級的阿 Q、剛升高中的樂樂,以及大學生汪子淳,在「過動」和「有問題」等標籤下,如何經歷困惑與摸索,也呈現 3 個不同階段孩子與青少年的心聲。(「特殊的人容易被欺負,我想變正常。」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上)

下篇則探討「良好的對待」會如何讓同樣特質的孩子,得到全然不同的反應,以及父母如何在親師關係的壓力或協助下,跟著孩子一起轉念、改變自我。


示意圖、非受訪當事人/by Alston Huang on flickr

不僅是學校,林文珮也會面對家中其他長輩對樂樂的指點。基於父母的面子,她堅信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於是更嚴格要求樂樂的課業跟行為規範,不聽話或沒做到就懲罰,「因為我不知道還能怎麼做。」

這樣的負面輪迴一路持續到樂樂升上國中。當時,林文珮已經瀕臨情緒崩潰邊緣:「我差點打去家暴專線,因為我害怕把樂樂傷得更深,所以想找安全的地方安置他。」

林文珮也提到父親的角色,說先生雖然比較相信樂樂,但平時都在外賺錢,總要忙到每晚 10 點多才到家。各種家務跟育兒工作,自然都落在全職媽媽的她身上。「我發現育兒過程中,自己最大的壓力是缺少後援。從樂樂出生後,我和孩子幾乎都是 24 小時綁在一起,沒有喘息的機會。」

林文珮說,目前的居住地不是她的原生地,離熟悉的人際網絡較遠,偶爾想要看場電影,卻不曉得要把孩子托給誰照顧,頻頻收到學校老師的告狀時,也無從排解內心的孤單。且她除了要顧好樂樂,還需要照顧另一個女兒。

長久下來,即使先生提供許多精神支持,家裡經濟也無慮,但「白天沒有人能跟自己換手」成為最大的壓力點,使得情緒始終找不到穩定的出口,任何小事都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不用成為任何人,只要成為自己開心的樣子
林文珮開始轉念,是發生在樂樂國一,也是她瀕臨崩潰的那一年。當時她嘗試上網求助,在臉書社團書寫出經歷,沒想到有些人攻擊她「有病」,有些人則認為孩子必須服藥,底下留言眾說紛紜。

後來,有個陌生網友私訊林文珮,分享家中孩子也遇到類似情況,建議她聯絡某位醫生討論看看。她帶著樂樂接觸醫生,醫生聊完卻認為孩子沒病,只是性格比較童真、天馬行空,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都是樂樂的優點。

樂樂也坦言:「醫生告訴我,要我當自己就好。雖然學校常常沒辦法允許我這麼做,但這句話,我聽了覺得很溫暖。」隨著跟醫生的交流和重新反思,林文珮也慢慢敞開心胸,解開自己跟孩子身上的束縛。

示意圖/取自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網站

「當我盯著家裡的照片牆,回想當初懷上樂樂時,我的期待是什麼?是想要他成為全校第一?模範生?醫生?或媽媽的附屬品?」她搖搖頭:「我希望他平安快樂,僅此而已。樂樂不用成為任何人,他應該成為自己開心的樣子。」

林文珮想通後,看待樂樂的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她意識到,樂樂原來沒有那麼多缺點,反而還有她從未察覺到的體貼。比方說,夫妻有次討論樂樂的事情起了衝突,樂樂主動替情緒激動的她擦眼淚,更安慰兩人說「他會努力」,讓她覺得溫暖又心疼。

同時,樂樂也體會到媽媽的轉變。當老師告狀時,媽媽不再劈頭就罵他,而是聽完樂樂的說明後,如果覺得樂樂合理,就會尊重他的做法。樂樂認為:「願意聽我解釋,我比較不會感到委屈。」

儘管現在,林文珮偶爾仍會陷入糾結,但她時刻提醒自己:「很多事情其實沒那麼嚴重,父母的期望要放在後面,別硬加諸在孩子身上。只要樂樂健康待在我們身邊,就是最大的美滿。」

儘管現在,林文珮偶爾仍會陷入糾結,但她時刻提醒自己:「很多事情其實沒那麼嚴重,父母的期望要放在後面,別硬加諸在孩子身上。只要樂樂健康待在我們身邊,就是最大的美滿。」

良好的對待和師生互動,讓問題生變成模範生
除了來自醫生的鼓勵,全新的親師關係也讓林文珮如釋重負。國二時樂樂又轉學,新的班導跟以前許多老師都不一樣。新班導曾跟林文珮直言,樂樂很正常也很善良,即使純真爛漫也無傷大雅。接下來的2年,聯絡簿上再也不見滿江紅的告狀,更多是老師跟樂樂一起畫畫、筆談分享生活的紀錄。

「老師很願意讓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所以相處起來很輕鬆。」樂樂說。

剛轉學時,憂心的林文珮原本想跟老師討論樂樂是否該用藥,老師卻回答:「孩子吃不吃藥都沒關係,也不重要」、「我都會幫忙」,也讓林文珮深受感動,減輕內心的壓力。她感慨:「第一次被老師暖心接受的感覺,真的很好!」

類似的情形,前篇提到的、今年升小六的阿 Q 也曾遇過。阿 Q 愛說話、腦筋靈活,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想法和創意,一升到國小三年級,新班導卻說他愛搞怪、有問題,要父母帶他看醫生,更在學校處處針對、羞辱他,讓他充滿壓力和焦慮,有段時間常哭泣睡不好。

父母和校方溝通不順利,寒假時也決定讓阿 Q 轉學。未料轉學後,他從班導眼中的「問題生」一躍變為全班票選的「模範生」。因為原本成績就好,加上熱心服務的性格,讓阿 Q 很快適應新班級,成為班上的風雲人物。

「轉學的第一天,我唯一記得的,是我在走廊上很放鬆吃我的早餐。進到教室後,看見老師走過來,我因為右手受傷沒辦法寫字,老師問我要不要口頭自我介紹,我搖頭,他就直接叫我入座,沒有強迫我。」

「新班導超好!他有好好聽我說話,不會隨便生氣和動手動腳,也比較有耐心。」想起以前的老師,如今的阿 Q 雖然深夜不再難眠,但被惡劣對待的委屈仍歷歷在目。

全文,「如果時間重來,我不會聽老師的話。」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下)
「特殊的人容易被欺負,我想變正常。」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上)

發表迴響